语文教案教案模板

我们身边的物理教案设计

本文已影响 2.28W人 

1.第一课时:1-3节

我们身边的物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拔河比赛中的力学知识

2.了解跑的力学,柔道的力学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提出开放性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力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如何快速的跑?在柔道中怎样机警地运用善用惯性、重心和力矩的知识,可以把体重较大的对手摔倒呢?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

新课教学

1.拔河比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2.跑的力学

设有体力相同的A、B两人,分别采用图1-1(a)和(b)两种跑步方式:(a)的起步角较(b)为大,则(a)每跑一步由于把身体升得较高,要费较长时间才能着地跑一下步。这样,步频自然较小。另一方面,由于(a)的起步角较大,升高身体的分速度较大而水平向前的分速度较小,故步长就较短。故(a)跑得比(b)为慢。

每跑一步的速度,是由前一步保留下的的速度(惯性)以及下一步有力后所补充的速度的向量和。每跑一步所补充的速度,同由脚向蹬地面而获得,如图(c)所示。脚后蹬的力为F,则地面也给人体一个大小等于F的反作用力,人体由于这个力在后蹬时间内获得补充的

速度。F与地面的夹角α叫做后蹬角。

F可分解为F1和F2两分力。F1使人获得水平前进的加速茺,而F2则获得垂直上升的加速度。后蹬角α决定F1和F2的分配。后蹬角不应过大,否则力量F用在升高身体太大而用在前进太小,这就减小了步频和步长。短跑的后蹬角应在52°~60°之间,视体力与技术而定。

完成后蹬动作之后,人体就向前抛腾一步。接着,另一腿由摆动腿转为支撑腿而着地,如图(d)所示,这动作叫做前蹬。前蹬地面的力R和地面的夹角β叫做前蹬角。人脚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和R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前蹬时,应脚掌着地,以减小作用力R。 由图可知,R是斜向后的,会减小前进速度。因此,前蹬角β宜大,也就是脚掌不要太早着地,要摆至接近身体下方才着地,这就要以减小R向后的分力。

3. 柔道的力学

以柔道中的过腿摔为例,如图所示。在1-1(a)图中,表示进攻者A尚未掌握有利形热,就急于用功。这时,对手B的体重不通过支点(A的右臀部),因而形成重力臂,于是产生一个抵抗力矩(A的拉力×拉力臂),A就不能把B摔倒。

在(b)图中,A掌握时机,使其右臀部支持着B的重量,也就是B的重心恰好位于支点的.上方。于是,B的重量对支点就没有力臂,也就是没有反搞力矩。因此,A的力矩就轻易把B摔倒。

要把对手摔倒,不但要靠自己所产生的力矩,还要借着对手身体的惯性。例如要把对手摔向右方,就先作势假装要把对手摔向左方。对手为了维持平衡,就乘势把对手摔向右方。 此外,破坏对手的平衡状态,诱使其重心的铅垂线离开其双脚的范围,使对手的重量产生倾倒的力矩,也是重要的技巧。语云“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柔道的捕斗中更是贴切不过。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要积极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给学生动手的契机,处处设疑、激疑、释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引发创造性思维;要不断给学生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的机会, 教师认真、耐心倾听,从中挖掘创新、发新创新。

2.第二课时:4-6节

教学目标:

(四)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铅球比赛中的力学

2. 短跑比赛时的起跑姿势

3自由泳时怎样获得推进力

(五)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提出开放性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力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

推铅球要推得远,出手的仰角应多大?推铅球时为什么要滑步?作自由泳时,下肢是上下打水,为什么可能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一、铅球比赛中的力学

1、推铅球要推得远,出手的仰角应多大?许多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讨论过样的问题: 设一抛体以一定的速率斜向抛射,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它落回同一水平时,其水平距离以仰角为45°时为最大。

但是,推铅球的抛掷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离地一段高度h,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以同一出手速率作45°及40°仰角抛掷,当落回抛掷点同一水平时,水平距离以45°者较大。但是,当它们落到地面时,水平距离却以40°者较大。

通过复杂的计算,获得以下的结论:扒铅球欲得最大的距离,其出手的爷角应小于45°,这角度随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出手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对出手高度为1.7米~2米,而出手速度为8~14米/秒的人来,出手仰角应为38°~42°。准确数字可从体育理论中由曲线查得。

至于其它掷类,受空气的作用力影响较大,各有不同的最佳仰角。例如掷铁饼为30°~35°;标枪为28°~33°;链球为42°~44°。

2、推铅球时为什么要滑步?

在田径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和标枪的运动员,大都是来用助跑的方法,在快速奔跑中把投掷物投掷出去。这是为了使投掷物在出手以前就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再加上运动员有力的投掷动作,投掷物就能飞得更远。(回忆一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推铅球时,运动员被限制在固定半径的投掷圈内,根本无法通过助跑来提高铅球的初速度。如果站在那儿不动,把处于静止状态的铅球投掷出去,那是投掷不远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学过动量定理: FΔt=mΔv

由此可知,要使铅球在出手前就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必须增加给铅球施加作用力的时间(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所以,铅球运动员大都是采用背向滑步的方法:先把上身扭转过来,

背向投掷方向,然后摆腿、滑步、前冲,再用力推出铅球。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使铅球在推出前就已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可增加约2米的成绩。

二、短跑比赛时的起跑姿势

在桌面上竖立一段木棒,在底部轻轻水平推动,木棍可以直立移动,但如果用力过大,木棒就会向后翻倒。

短跑是分秒必争的径赛,必须争取较大的起跑加速度,也就是起跑向前推力P要足够大。如果直立起距,就会发生身体后仰志的现象。因此,采用蹲踞的姿势起跑,使地面(或助跑器)作用于足部的合力F通过人体的重心,如图(d)所示,人体就不会后仰。

三、作自由泳时,下肢是上下打水,为什么可能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由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蛙泳时,双脚向后蹬水,水受到向后的作用力,则人体受到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人体获得的推进力。但是,在自由泳时,下肢是上下打水,为什么却获得向前的推进力呢?

图1-6-1

图中表示人体作自由泳时,下肢在某一时刻的运作:右脚向下打水,左脚向上打水。由图可见,由于双脚与水的作用面是倾斜的,故双脚所受的反作用力P和Q是斜向前的(水所受的作用是向斜向后的)。P的分力为P1和P2,而Q的分力为Q1和Q2。P1和Q1都是向前的分力,也就是下肢获得的推进力。

同样道理,鱼类在水中左右摆尾,却获得向前的推进力,也是由于向前的分力所致

3.第三课时:声学知识(1-3节)

教学目标:

(七)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口哨声是如何吹出来的

2.了解音乐中的八度

3.了解次声“杀人”之谜

(八)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

(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提出开放性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

人耳最高只能感觉到大约 20 000 Hz 的声波,频率更高的声波就是超声波了.,频率更低的声波就是次声波。

一、口哨声是如何吹出来的

从口腔中吹出来的空气,当气流冲出口腔时,从嘴唇的边缘散发出涡漩。于是在嘴唇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就产生了我们听见的声音。有些声音回到气流的发源处,引起气流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产生更多的顺着气流的涡漩。当涡漩到达唇边的时候,将产生出更多的声音。整个过程又将周而复始。在口腔中,回到气流发源处的声音改变了气流的速度,从而导致了许多涡漩的形成。当这些环冲击我们特意改变的口形时,便产生了丰富多采的声音。

二、音乐中的八度

请你先做一个实验:把一根细钢丝用钉子固定在一个小木箱上,两端用小圆木柱撑起。拨动钢丝,它就发出很好听的声音(如果木箱有某一部分是开口的,这根钢丝做的琴弦发出的声音就会更响亮)。

当我们在这根琴弦的正中央再支起一个小圆柱,琴弦发出的声音会比原来的“尖”,但是和原来的声音很和谐。再在1/2长度的琴弦正中央支起一个小圆柱,拨动这1/4长度的琴弦时,它发出的声音会更“尖”(声音“尖”,物理上叫音调高),可是听起来还是与前两次发出的声音很和谐,所以我们把琴弦全长、1/2长、1/4长??发出的声音叫谐音,再把两个相邻的谐音之间适当的分成7份,即出现我们音乐简谱中的1、2、3、4、5、6、7、

三、次声“杀人”之谜

1890年, 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开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廊里,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