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节日常识

老南京人春节的习俗

本文已影响 2.5W人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年中,家人团圆最重要的日子。所以,我们中国人过春节讲究的习俗也特别多。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老南京人春节的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老南京人春节的习俗

请灶王爷

老百姓过日子,都要烧水做饭,都要有锅有灶。据说,每家每户的灶头都有一个小神仙,叫灶王爷。他是上天下派到各家各户负责监察大家日常行为的。春节前,老南京人都要送灶,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灶台,有句俗话“君三民四”,皇家或是做官的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我们老百姓就是农历腊月二十四送灶,家家户户还要请灶王爷,也就是贴灶王爷的贴画。把有画的一面贴在烟囱上,再供上很粘牙的、很甜的麦芽糖,大家都祷告灶王爷吃了麦芽糖,去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时,多说家里的好人好事,然后除夕夜,再摆上供品请灶王爷回到各家各户,带来吉祥如意,保佑大家一年平平安安,这叫“上天言好事、下宫降吉祥”。在老南京人家里,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祭灶,也叫过小年。

掸尘扫地

谚语说:“二十四,扫房子。”有的南京人要等到年三十,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因为每家都是单门独户,房子建得比较高,屋顶上还有大梁,所以那时掸尘是件很辛苦的事。必须将所有的垃圾在除夕晚上全部清理完。此外还有一个规矩,大年初一到初五之间,不准倒垃圾。如果要扫地,必须从门口往屋中心扫,最后还得将清理的垃圾、杂物暂时存放在门背后或隐蔽的地方,以免把“财气”扫了出去。

贴春联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据历史记载: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这就是中国汉族人过春节贴春联风俗的开始。

老南京人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

熬年守岁

南京人也有除夕守岁的习俗,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拜年

大年初一,老南京人都爱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将鸡蛋破壳打入开水锅中煮熟)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春节拜年时,南京人讲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原来叫“压祟钱”,意思是要“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后来都叫“压岁钱”了,希望压住一年涨一岁的年龄,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火盆取暖

年初一到初三,是大年,除夕夜是辞旧迎新,南京人过去要用火盆取暖,火烧得旺旺的,表示“兴旺发达”。这类“节目”已逐渐淡薄了,如今普遍用空调、取暖器,谁还用“火盆”呢,再说财神爷光请是“请”不来的,要靠自己勤劳致富。

爬城头

南京人从明朝开始,就有“正月十六爬城头”的习俗,这也叫“走百病’,‘踏太平’,流传至今已经有650多年历史了。现在多数是爬南京城墙中华门城堡、台城、武定门一带了。老南京人认为:正月,大家吃了很多好吃的,肚里油多、爬爬城头,活动活动可以助消化去疾病,正所谓“走百病”。不过,今天老人重视保健、锻炼,“走百病”早已不限在正月十六了。

元宵猜灯谜

元宵节观灯猜谜,按照南京的老传统,元宵节一定要吃元宵即“汤圆”。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有“团圆美满”的寓意。“我们小的时候没钱买花灯,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小四福巷的吴嘉义爷爷说,他们一般就用红纸、绿纸自己扎着玩。像荷花灯、兔子灯、飞机灯,他们全都会做。

南京人过年食俗炒什锦菜

南京人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什锦菜”以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什锦菜不仅味道好,而且每种菜都有各自的寓意。如“荠菜和‘聚财’谐音,讲求的是招财进宝;胡萝卜是红颜色的,有洪福齐天的含义;藕则象征了路路通达,祝福来年顺利;酱黄瓜,象征着瓜瓜连连、子孙绵延;冬笋,象征雨后春笋节节高;马齿苋,南京人又称安乐菜,象征平安喜乐,这些都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口彩。这10种蔬菜要一样一样地炒,最后拌在一起,等菜凉了加入麻油就可以了。

做蛋饺

南京人过年喜欢做蛋饺,这道菜最关键的就是做蛋皮,先把鸡蛋用打筷子打散打匀,再滴几滴葵花籽油,然后把鸡蛋倒入一个铁勺里,在煤气灶的火苗上方烘烤,勺子里的一层鸡蛋汁随着手腕的转动而均匀地覆盖在了铁勺的内壁,也就半分钟,一张薄薄的蛋饺皮就做好了,挑些肉馅放在饺皮中间,两边一合,一个黄澄澄的蛋饺就做好了,用作料烹饪,口感鲜美。

烧大鲢鱼

一条大鲢鱼是老南京人不可缺少的年夜菜之一,鲢鱼烧熟后放在长长的盘子里,隆重地摆上桌子,上面盖上红纸。但这道菜只是摆设,千万不能吃,因为它寓意“年年有余”,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因为鱼余同音,余下它,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宽裕年年有余。

饮屠苏酒

老南京人往昔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

吃汤圆

大年初一,南京人家家户户必食汤圆或者年糕,寓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年年高。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制作工艺不同。汤圆的馅心有白糖、枣泥、芝麻等。

南京各区过年经典民俗

灯会

南京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金陵灯会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高淳区——跳五猖

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主要分布于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溧阳市社渚镇一带的胥河沿岸。南京市高淳区定埠跳五猖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灾纳祥的性质。跳五猖表演人数众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

高淳区——大马灯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南京市高淳区东坝、固城两地流传。东坝大马灯是一项模仿战马造型的民间舞蹈,东坝大马灯用竹制“马架”,外表用绒布制成“马皮”,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形神兼备。大马灯一般由七匹“马”组成,表演时模仿真马动作奔跃,扮演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小演员飞身跃马出征,在鼓点的指挥下,配以民间器乐,马队交替布阵,最后按“天下太平”四字笔画走阵收场,整个场面非常壮观。

溧水区——打社火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社,即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社火也叫社鼓。

栖霞区——龙舞

南京市栖霞区的龙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舞蹈,属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明代,这里就有龙舞活动流传。历史上的龙舞,多以柴龙为主,主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龙王山周围,每到元宵节期间,社社都要上龙王山出会,祭拜龙王,在这里形成了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栖霞龙舞既有江南精巧纤丽的特色,也具有北方龙舞古朴刚劲的风格,堪称南方龙舞中的一支独立分支。

江宁区——打神鼓

南京江宁民间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每年春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为打神鼓的日子,此外的日子神鼓寄放在当地的土地庙里。正月十三上灯,按照上一年排好的顺序有一人家接灯,从土地庙接回神鼓主持操办。

六合区——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

相传隋末唐初,大将罗成率罗家军屯兵百万在现在的六合区留左村、留中村和留右村地界内。由于罗家将士亲民爱民,骁勇善战,屡战屡胜,于是,每次打了胜仗回来当地百姓便杀猪宰羊,玩着提灯,吹吹打打到军营中犒劳将士。每次百姓们一来,军营中便大小战鼓齐鸣,以表谢意。久而久之,那些表达军民鱼水情的隆隆战鼓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乐曲,这便是流传至今的留左打击乐《大曲》和《小曲》。留左大鼓也慢慢成形。

浦口区——江浦手狮舞

南京江浦手狮舞,道具即是用竹片以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在狮子前胸和小腹下撑以木(或竹)棒为舞狮者的手柄,单人舞于手中,人数可多可少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此舞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为当时驻守在永宁地区的太平军战士健体、强身及与民同乐时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此舞便保留下来,为当地百姓在节日之时庆典、娱乐时用。

春节的习俗

贴春联

贴春联是应该是中国每一个中央都会有这一个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约、精巧的文字描画时期背景,表达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方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氛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端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来源及各类作品的特征都作了阐述。

春联的品种比较多,依其运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中央;“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来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能够发明出喜庆繁华的氛围,是节日的一种文娱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种类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严重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祝,图个吉利。如今,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域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消费的爆竹花色多,质量高,不只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央禁放鞭炮了,由于大城市里的中央越来越小了,很容易会伤及到别人的生命平安,也会给城市形成各类的环境污染,不过,放鞭炮这个习俗的的滋味却越来越淡了。

拜年

大年初一拜年,是每一个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拜完了年就会有红包拿,真是切肤之痛的事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装扮得整划一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率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同互相恭喜,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运用各贴互相投贺,由此开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看完了中国的一些春节传统习俗,如今就来看看还会有哪些国度有过春节的习俗?

日本

春节是日本以前最浩大的节日,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元旦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相互拜年。

在日本,新年时有一种叫“福袋”的商品。所谓福袋,就是装着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种,化装品、服装、生活杂物、电器,总之能装进袋子里的都行。价钱从1000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由于十分受欢送,福袋常常年前就开端预售。同样是商品,为何福袋如此受欢送呢?原来,福袋十分超值,一个千元的福袋里,常常标价千元左右的商品就有三四件;有时一个两万日元的福袋里,有价值三四万日元的数码相机也说不定。这样一来,买福袋又给人一种新年中大奖的'觉得。当然,如此超值的福袋只是少数,但一想到可能会中大奖,而且至少也会物有所值,消费者自然会争相抢购了。

韩国

韩国是一个十分服从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根底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安全的一天。韩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有岁妆、岁画、福笊篱、赶夜光鬼等等传说。至今传播下来的习俗有祖先祭拜、岁拜、德谈、“掷木四”和跳板等习俗。中国人春节都要吃年糕,韩国人春节也有特地考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传播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

蒙古

蒙古国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在蒙古语中称“查干萨尔”,意为“白色的月亮”,因而人们习气称蒙古国的春节为“白月节”。蒙古国采用共同的历法,每年的春节与中国的春节有十来天的时间差。春节时一户人家通常要做上千个包子;蒙古牧民也要赛骆驼,这竞赛马精彩得多。包子是蒙古国人家待客最尊贵的食品之一,春节时一户人家通常要做上千个包子,包子个头不大,大多是羊肉蔬菜馅,蒸熟后包子里也满满的都是油水。

春节的传说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的传统食物

1、鱼

春节每年必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准备鱼这道食物,只不过每个地方会选不一样的品种,其中鲢鱼代表“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代表“大吉大利”、鲑鱼代表“富贵有余”。

2、鸡

鸡肉真真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备的食物之一,吃鸡寓意吉祥如意,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而且不同部位的鸡肉寓意也不同,就比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寓意新年抓财,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

3、年糕

春节有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升”,吃年糕在不同地区还有不一样的说法,且年糕种类也不尽相同。就比如苏州是桂花糖年糕,早期是为纪念伍子胥,北京是百果年糕、山东是红枣年糕、宁波是水磨年糕等,每一个地区的年糕都有当地的特色。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