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著名写日记

村干部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本文已影响 1.48W人 

作为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需要切切实实地落实,以下是村干部扶贫驻村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村干部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村干部扶贫驻村民情日记1

硬化社道5公里解决1000余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600立方米蓄水池改善村民用水问题、因地制宜果品改良带领整村脱贫摘帽......这便是雁江区碑记镇宝山村第一书记刘彬开展扶贫工作为老百姓干的实事。

宝山村新建的多功能村公所

20xx年10月,刘彬从市委统战部党外知识科下派碑记镇宝山村,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书记。“说事千件不如干实一件,我既然到宝山村来扶贫,就要确确实实地干实事,让老百姓收益。”刘彬说,现在看到村民的生活能越过越好,觉得自己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走村入户摸“穷根”反复沟通获支持

虽生在农村、当过村官、干过驻村干部,在乡镇待了不少年头,刚到宝山村的刘彬也深感责任重大。刘彬常常夜不能寐,脑子里想的全是村上的事,甚至有时连做梦都在想,怎么才能把市委、市政府的扶贫攻坚政策落实到村上?扶贫资金要怎么解决?要找什么扶贫项目?

喜欢思考的刘彬很快意识到扶贫需要量体裁衣,他立刻走村入户深入群众,探访“穷根”。3个月时间,走进每一户村民家里,建立起了详细的“走访档案”。最终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确认程序,确定该村471户人中贫困户112户贫困人数291人。刚开始村民还不是很信任这个城里来的干部,怀疑刘彬干不了实事。“那个时候沟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群众还不是很信任我。”刘彬说,但是我是一个非常“倔”的人,我不断开展走访座谈、开坝坝会,反复和村民沟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渐渐地,村民对这个“第一书记”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相信他是来干实事的。

完善基础设施 精准扶贫帮扶到户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刘彬发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着宝山村的发展。于是,着手于道路、水、电、危房改造、重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刘彬利用好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协调市委统战部、雁江区政府、碑记镇党委政府为宝山一、二、三、四、六、七、九社的5公里社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打通了宝山村至资中县配龙镇的断头路并硬化0.7公里,打破了制约村民发展致富的交通瓶颈。

通过群众调研刘彬发现,虽然村民生活用水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能不能让庄稼地也用上“自来水”。敢想敢干的刘彬立刻向市委统战部、乡镇政府争取资金10余万元,在宝山一社后山头最高处修建了一座蓄水量达6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这个蓄水池能够解决宝山一、二社100户300余人的生产用水。

精准扶贫就要做到帮扶到户,68岁的宝山村一社村民李汉贵以前住在胶布盖顶的房子里,现在可以用电了,房顶重新修缮了,新门有了......“刘书记不仅帮我盖房子,送温暖,还专门找吊车来给我一家人安电桩,花了不少的心血,感谢刘书记,感谢组织无尚的关怀。” 李汉贵激动地说。

据了解,2017年1月上旬,宝山村已建成一座集党群服务中心、农村夜校、留守儿童之家、培训会场、图书馆于一体的多功能村公所。

开致富“良方”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村民发展观念落后、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是导致贫困的突出问题。”刘彬介绍到,宝山村每家每户都大量种植蜜柑,要想增收,还得在这些蜜柑地上想办法、作文章。

针对这一问题,宝山村利用广播、镇农镇通和邀请专家等方式大力开展果树实用技术培训,每个季度邀请区、市农业种养殖专家到宝山开展专题培训,镇驻村工作组成员、农技专家不定时到村专题指导果树种植,加大种植技术培训。据悉,宝山村2016年共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整村蜜柑产量基本提升20%。

其中村民李树兰通过改良果品,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他的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在2016年清见收益8万元,预计2017年清明前夕将会有15万的收益。“通过施肥、灌水、防病治虫等技术的培训,我们的水果产量高了,品质好了。” 李树兰高兴地说,现在根本不愁销,钱包也鼓起来了。

刘彬说:“宝山村已被碑记镇定为佛山橘海第二旅游点,纳入了碑记镇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我们将利用好土地整理项目和宝山龙水古县城森林公园项目,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突出宝山龙水县城古文化,打造宝山龙水县城生态垂钓示范区,大力发展农旅结合。同时,2017年将重点引进新品种打造100亩精品果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电商平台,销售宝山水果和农副产品,建立宝山品牌。”
 

  村干部扶贫驻村民情日记2

20xx年8月11日晴天

今天,我被任命为平顺县杏城镇岭后村“第一书记”,要求8月15日前进村到岗,任期一般为2年,中间一般不再轮换,不实现脱贫目标,帮包单位不脱钩……

这是王国彦的第一篇扶贫日记。王国彦是省林业厅派驻到平顺县的6名“第一书记”中的一位,从20xx年8月11日被任命第一天开始,到2017年2月6日,他整整写了546篇日记、三个日记本、近25万字,记录了他任职后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思考和付诸的行动,以及取得的成绩。

2月7日,记者从太原驱车4个多小时后,随同王国彦走进了大山深处的岭后村。干净整洁的街巷、现代化的垃圾清运车、农家书屋,随处可见的大型盆栽箱和体育器材,一排排整齐的移民新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现代新农村图景。一旁的岭后村村委会主任马进考说:“村里的绿化、道路硬化和配套设施都是王书记来了后给村里协调建设的。”

在王国彦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宿舍、厨房里,记者翻看着他的一篇篇扶贫日记,内容涵盖入户走访调查、了解民情民意、发展林下经济、记录贫困户具体情况以及妻子女儿对他的鼓励等等。“每天写日记,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扶贫工作。”王国彦对记者说。

正翻看日记,村民宋召兰拄着拐杖在门口喊:“王书记,听说你回来了,到我家吃饭吧!”宋召兰告诉记者,“我因腿病行走不便,王书记回省城给我带来一条拐杖,说怕我跌倒,我们现在和王书记就像一家人。”

王国彦婉言谢绝了宋召兰的好意,又赶紧去贫困户徐天余家中看望。67岁的徐天余,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又没技术、没资金,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20xx年,王国彦结合省林业厅驻村帮扶“十个一”活动,动员老徐种了2亩党参。去年,老徐的2亩党参收入了6000多元。见王国彦来了,老徐一把拉住他的手说:“今年我可是过个好年了,种党参比种玉米强啊,现在政策好,只要勤快,吃穿不愁!”

从老徐家中出来,正碰上村民马英。“王书记,我爱人就等着开春后,随咱们造林合作社干活去!”王国彦笑着告诉她:“放心吧,这个合作社是咱们村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你爱人肯定能给你挣回钱来!”

岭后村村党支部书记马进军说:“我们村是移民新村,底子薄、发展落后,有了省林业厅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底气更足了!”

在王国彦20xx年9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任何民生 小事 在 第一书记 眼里就是天大的事,一刻不停地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找到 梗塞 的原因,才能挖掉穷根,找到致富的路子,斩断穷根奔小康。”在546天的任职中,王国彦也是这样做的。现在的岭后村,村容村貌大改观,集体经济零突破,2017年将实现整村脱贫。在王国彦住村的455天里,已经和村民处成了亲人。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