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本论文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

本文已影响 2.7W人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教学制约因素。教学目标太过单一,教师往往将串讲当成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操作模式,甚至是将“读、译、抄、背”当成不变的教学套路,学生学习显得非常被动,导致学习认知呈现固化现象,难以形成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须要创新设计,在诵读、引导、训练等环节,都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深度挖掘学生文言潜质,最终实现文言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

一、强化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现象了解甚少,通过多重诵读学习,学生能够品味文言文的语气语调、表达方式和习惯,这对理解文言文内涵有特殊帮助。农村学生接触文言文机会更少,文言基础更为薄弱,强化文言文诵读训练至关重要,其训练价值会更为显著。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师利用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名字叫吕蒙,这个人深得孙权的信赖。可吕蒙不爱学习,孙权劝他学点知识,他每次都是推三推四的,认为读书无用。这次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会怎样呢?我们读过课文就知道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随即给出诵读要求:先熟悉课文,找出拿不准的读音,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明白的字词。然后听老师诵读,注意停顿、节奏、表情的把握。最后是自行诵读,准备参加班级展示活动。任务布设之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翻阅文本,查找工具书,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教师诵读示范后,学生仿读训练,教师跟进辅导,矫正学生不当诵读问题。课堂诵读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读出适当的语气语调,人物身份特征区分比较鲜明。教师利用故事导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给出诵读要求,并给学生示范诵读,这些都为学生诵读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在仿读训练和课堂展示中,对文本有了切实的学习体验,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为丰富深刻。

二、创新引导,挖掘学生文言潜质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对文本典型词语、个别句式展开重点讲解,也需要帮学生梳理各种文言现象,并与学生一起找出文言现象内部存在的一般规律。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主动质疑活动和课堂讨论活动,梳理各种文言现象,将课堂学习引向深入,并建立文言现象认知系统。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能够形成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在《卖油翁》课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一些典型词语的含义:课文第二节,写射者和看者的对话,一共是两个回合,二人如何交锋的.呢?射者的问带有什么样的意味?看者是如何回答的呢?其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通过仔细思考讨论给出个性理解:射者看到看者“微颔”,感觉不服气,这一问带有进攻性,重点要突出其射技精良。而看者回答显得轻描淡写:“无他,但手熟尔。”这一答,让射者更为光火,语气更加强硬起来,“安敢”一词,具有挑衅味道了。看者不仅说,还当场表演,显得胸有成竹,而且是神情自若。射者不得不心服口服。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文言内涵,让学生找出答案,这样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农村学生文言基础较差,很容易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这里却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因为前面铺垫比较厚实,学生已经进入到一定思维境界之中,为进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迁移,塑造学生文言素质

文言文训练设计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浅显文言文时,特别要重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一些认知衔接。设计训练形式时,要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多种感知思维,以激发学生主动训练的兴趣。《爱莲说》训练设计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学习体验,围绕课文展开质疑活动,以进一步巩固学习认知。经过一番准备,学生给出不少价值度很高的质疑问题:文本写的莲,为什么文中却三次提到“菊”和“牡丹”呢?作者崇尚“出淤泥而不染”,而我们却听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种观点是不是冲突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形成学习共识。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发动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并与《爱莲说》进行对比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学生经过一番探究,逐渐形成一致的学习认知:这两篇文言文都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对世俗和同流合污的观点和做法展开抨击。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质疑,目的是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教师随后引入《书幽芳亭记》,将课堂训练引向更高追求。教师没有让学生展开字词研究,只是从内容上、情感上展开认知比较,这无疑是降低了训练难度。教师在课堂引导时,要发动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学习,避免“满堂灌”现象,这样可以深度挖掘学生文言学习潜质。在设计课堂训练时,教师要从学生能力迁移角度展开,以全面塑造学生文言基本素养。本文系江苏省规划课题《基于“活动导研”的农村初中跨学科骨干教师发展实践研究》和市级课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